从万维网诞生的第一天起,发明者将其免费向所有人开放的决定让互联网从此带上了开放、共享、自由地乌托邦色彩。人们因此期待着一个数字化理想国的到来,但互联网真的让世界更平等自由了吗?
当越来越多平台为知识、学术文献建起高墙、标上价码,知识共享的初衷也在慢慢瓦解。而有一个人,他的医生都在为互联网的信息自由而努力。3岁学会编程,15岁参与制定互联网规则,18岁入学斯坦福,20岁辍学创业成为百万富翁,他被称作“计算机天才”、“互联网时代的普罗米修斯”,但在这些光环的背后,是美国政府为他定下的13项重罪指控和最高35年监禁。
他是一个伟大的革命者,还是一个触犯法律的窃贼?
1986年,亚伦·斯沃茨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的一个犹太家庭。因为父亲经营着电脑软件公司的缘故,他从小就被电脑包围着,在三岁时就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脑。刚接触电脑没多久,亚伦就用还没鼠标大的手,在电脑上用basic语言敲出了一个《星球大战》的问答游戏。而自此之后,亚伦就在天才少年的剧本上一路狂奔。
13岁亚伦就用Wikl技术开发了一款开放编辑的百科产品theifo,这比维基百科的出现整整早了五年。14岁,他又被一群根本不知道他年龄的程序员们邀请一起开发除了RSS1.0。这个东西在国内没有发展起来,但是在很多地区都是神器。简单来说就是可以手动将各种网站的信息整合在一个网页里,让你可以只打开一个网页就可以获取所有信息。15岁亚伦参与构建了CC规范,因为之前的版权领域,作者要么保留所有权利,要么放弃所有权利。这样一刀切的版权规范势必会与互联网时代的媒体传播产生冲突,但cc规范解决了这个问题。拿一首歌来举例,只要参与了cc规范,你就可以拿来改编,但是不允许商用,同时要保留原作者的署名。cc规范在保证著作人利益和权利的基础上又能促进信息的传播在全世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18岁亚伦被斯坦福大学录取,不知道是不是天才都喜欢退学,一年后他选择了辍学创业。辍学后亚伦与Reddit项目的两位创始人合伙开公司并创建了Reddit网站,Reddit就像中国的贴吧一样。在当时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最受欢迎的网站之一。后来亚伦卖掉了网站赚了100万美元,在他20岁那年成为百万富翁。
看到这里,亚伦的人生剧本或许就像大多数天才一样,年纪轻轻就名利双收。以他的才能,他完全可以像乔布斯这些人一样,利用自己的天赋一步步成为人尽皆知的富豪。
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亚伦之所以能被成为“互联网之子”“数字时代的罗宾汉”,是因为他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他对赚钱不感兴趣,只喜欢穿他的T恤和牛仔裤、只想住在他那间衣柜大小的房间里。他真正想追求的是一个更宏大的目标,就是互联网知识的自由与共享。
在一次会议上,亚伦听到了一项叫“回收PACER”的活动,这是一个存放法庭电子记录的系统,这个系统被人们吐槽很久了,网页老旧又不能流畅运行。当然这也就算了,重点是这居然是收费的!每看一页里面的内容就要收取8美分的管理费用。就因为这8美分,这项业务每年能带给政府超过100亿美元的收入,而这个“回收PACER”项目就是要把系统里面的内容免费提供给大众。因为学生、律师、记者等很多人离不开里面很多重要的开创性案件。
亚伦认为这些联邦法庭记录的材料本就属于公众,应当免费向民众开放。于是他编写了一个程序,抓取了超过2000万页的PACER资料放到公众资源网上让大家免费使用。相当于直接从司法系统薅了200万美元。
因为亚伦这个举动,美国人才反应过来,这些信息本来就应该是免费获取的,也开始抗议政府这种拿公民权利卖钱的行为。RACER也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之下逐渐免费,到2019年再也没有收费这件事了。
正因为这件事,有媒体说亚伦凭借一己之力解放了美国的法律。这次亚伦的行动没有什么太严重的后果,然而亚伦第二次“大规模下载”让他从此陷入法律指控的泥潭。
亚伦一直有一个“开放图书馆”的理想,他认为实体的图书馆限制了知识的传播,而互联网是连接书籍、读者、作者、纸张与思想的最好载体。他在08年发表的《开放获取游击队宣言》中写到:信息就是力量。但就像所有力量一样,有些人只想将其占为己有。世界上所有科学和文化遗产已经在书籍和期刊上发布了数个世纪,正渐渐地被少数私有公司数字化并上锁。想要阅读那些有着最著名研究成果的论文?就必须花钱。
其实这样的操作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中国学生苦知网久矣。他们就是向国外的学术出版机构学的,大的期刊被垄断。你说收费高昂是因为要维护原作者的著作权,科研工作者表示不需要,我发论文是为了学术交流。说的功利点,也是为了批科研经费,对于他们来说论文当然是越多人看到越好。就因为这样,大部分学者都愿意向这些出版方支付不菲的版面费。但就在收着版面费的同时,这些机构还把每篇论文以8-19美元的价格出售。你说你审稿评稿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我看着你高达数百亿美金市值,连苹果都望尘莫及得30%利润率笑而不语。
学术论文本事科学家们的知识结晶,但这些学术巨头,靠着在学术资源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和官方支持把本应造福全人类的学术基础设施变成了这些资本家们的摇钱树。就连财大气粗的哈佛大学也在2012年表示他们已经难以承担越来越贵的学刊订阅费。
在这件事上,亚伦及时敢于做出反抗的那个人。他想释放这些知识,让所有人都能平等地享受到这些知识。他曾问过JSTOP,打包购买老论文的版权要多少钱。结果报价是2亿美元,亚伦一听这个价格就不谈了。
他打听到麻省理工的网络可以访问JSTOP的资源,于是带着一台笔记本来到麻省理工学院利用校园网络的免费端口疯狂下载论文,大量的下载请求一度逼得JSTOP封锁了。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所有访问请求后来都要去登录真实身份才能访问。
但亚伦采用了更高超的黑客技术,他将电脑放到学校地下室一个没有上锁的机房上与交换机及外接硬盘相连,最终下载了480万篇论文,相当于整个数据库的80%馆藏。很快就被麻省理工学院发现了,正常情况下都是批评教育就完事了,但麻省理工没有出面制止亚伦,而是把这个情况上报给当地的警察局,并且在机房中装上摄像头来掌握犯罪证据。
毫无防备的亚伦被警察逮捕,尽管因为亚伦并没有想过用这些论文谋利,JSTOP也放弃了对他的指控,但是马萨储塞州检察长坚持要起诉亚伦。指控他违反了1986年的《计算机欺诈与滥用法》,如果罪名成立,亚伦将面临35年的监禁和100万美元的罚款。
在计算机发展最快的年代,却用25年前的法律来量刑,显然是不合理的。亚伦的行为让很多人开始意识到互联网信息获取中的不平等,亚伦不愿认罪,因为认罪就等于向不公正的裁决屈服。他也不想在今后的人生都背上重罪犯的标签,他选择了与美国政府不断斗争,在这期间亚伦仍然积极参与到各种推动知识共享的运动中。在全国各地包括电视上发表演讲,传播知识共享的思想和理念。
2011年美国国会试图通过一项《禁止网络盗版法案》这个法案主张政府可以直接封停有疑似盗版内容的网站,但这个法案实际上不是通过打击盗版者来防止盗版,而是扩大连带责任。假如美国政府觉得某个网站上有盗版的内容就可以直接关停这个网站,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各个平台加大对内容的审查。互联网使用者的言论自由就不复存在了。
亚伦当然见不得流氓法案的信息霸权,他走上街头演讲,组织游行来拖延法案的通过,成为最初的抵制人之一。
2012年,谷歌、脸书、推特等大批网站停止服务,在主页打上了大大的“stop sopa”来声援这次运动。愤怒的网民把白宫的投诉电话都打爆了,在汹涌的民意诉求下白宫宣布不通过这项法案。这是亚伦一生中的高光时刻,创造了民主进程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但是美国政府对亚伦的法律指控从未停止,联邦检察官重新提交了一份起诉书,对他的重罪指控增加到13项。亚伦显然罪不至此,但美国政府想做的事是杀一儆百。他们害怕这样一个理想主义者对政府和法律带来的威胁,亚伦看起来有着坚不可摧的意志,实际上承受了太多痛苦。他不善社交也常常缺乏安全感,很少想其他人提及法律斗争为他带来的精神痛苦,坐飞机的时候甚至不敢向空乘人员要水,他只会在博客里写下他的情绪来宣泄痛苦和孤独。与此同时他还遭遇着病痛的折磨,溃疡性结肠炎以及严重的抑郁症。
而他的结局就像很多传奇人物一样,以死亡来对抗悲伤、对抗他无法改变的世界。2013年1月,亚伦上吊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一年他才26岁。
他死后,超过五万人在白宫网站上请愿,要求起诉亚伦的检察官辞职。维基百科以黑屏为他哀悼,网站上写着“想象一个没有免费知识的世界”
亚伦的去世也许只是开始,他的名字也成为了知识共享、黑客精神的象征符号。你可能会说,这些做的事太过于极端。但是,世界往往只有在两极中妥协才能前进。
很赞哦! (119)
上一篇:在线送对象,你敢来吗?